close




 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,為何將拍攝主力換成一台隨身機,還將單眼系統出清了。其實是因為,最近經常必須背著筆電過生活,背包空間有限而無法帶著單眼南奔北跑,導致有陣子想拍照,相機卻無法垂手取得,回到家後,也只能與防潮箱裡的單眼相機大眼瞪小眼,就這樣折騰幾個禮拜,心一橫,購買隨身機的想法逐漸浮現。

  某天逢甲攝影社的阿豪拿著新買的 GR-Digital 來勸敗,一玩之下驚為天機,操控感怎麼會這麼好?雙滾輪,直覺的操作,流暢的反應,一隻手便可快速完成光圈快門、ISO、白平衡、色彩等設定,更我印象更深刻的是,色彩有種類似底片的奇妙感,和一般數位相機(即使是單眼)很不一樣。加上內斂有質感的機身設計………

  斟酌了大約兩週,決定以 NT$15,XXX 購入,使用至今心得如下。


1. 測光和白平衡。

  測光準度很高,常以「不過曝」為原則進行判斷。個人對曝光過度的影像接受度較低,覺得許多 DC 和 DSLR 過曝機率都高得莫名其妙,即使 Nikon D40 和 D80,若不減 0.7EV 拍,損失亮部細節的機率頗高。GR-Digital 的表現讓我很滿意,寧願曝光稍微不足,也要把亮部細節給盡可能撐著。

  白平衡則只需視情況在「自動」和「手動」間調整,「手動」判斷良好的機率九成以上,讓人安心。附帶一提,室內鎢絲燈環境下,自動判斷比 Pentax K100D 好多了,只是偶爾稍微偏綠。


2. 色彩。

  GR-Digital 影像擁有著小 DC 裡非常難看見的立體感,不厚不豔,偏冷,類似底片掃出來的調調,且非常經得起後製。我目前是用自訂色彩,濃度和對比各加一個 level,感覺不錯。

  另外,黑白模式很棒,並非單純去飽和,像是加了某色濾鏡。建議減 0.3 至 0.7EV,ISO 值設定 400 甚至更高,會呈現很有味道的高反差與顆粒感,類似這樣(點圖可放大):




3. 畫質。

  以一台 1/1.8" CCD 隨身機而言,GR-Digital 畫質很不賴,銳利度和細節保留都堪稱優秀,讓我這個習慣使用 DSLR 的玩家沒有太艱困的適應期。當然 100% 檢視時,會察覺到少了 DSLR 成像的滑順細緻,但整體而言是細節豐富的。

  提供兩張未後製的原圖(點圖可放大):





  光圈全開時中央成像很利,周圍表現就遜色了,縮到 f5.6 會好轉,但通常我是放任就讓它糊吧,who cares?

  雜訊處理也很對我胃口,獨特的顆粒感,很多人覺得 GR-Digital 雜訊高,卻沒注意細節保留程度可謂一等一,用 Noiseware 等軟體抹後不會出現油畫感,也不會大幅喪失立體感。我自己是索性將 Noiseware 調為 Luminance 0%,Color 100%,保留顆粒感而除去雜色,以免浪費那美妙的特殊雜訊。國外有網友分享,自行將一組色彩模式設置為色濃度最低、對比最高,搭配 ISO800 或 ISO1600 使用,可有效降低雜訊明顯程度。我試了覺得有效,但顏色變得有點像底片增感,頗妙。


4. 近拍。

  1cm 只能用強悍形容。推薦使用 MF 模式,把對焦點拉到最最最近,頗好玩。雖然拜七片光圈葉片所賜,散景不賴,但 f2.4 時景深真的太淺,例如這張,對焦在睫毛,眼睛就糊了:

GRD 1cm macro test



  先寫這樣。GR-Digital 並不適合每一個人。有底子、有後製能力的攝影人會比較得心應手,不過也適合有心往 hard-core 發展的熱血初學者拿來入門。新手可能會覺得色彩稍淡,雜訊感較重,而感到挫折,畢竟所謂影像立體感,以及後製潛力這些玩意,要玩一陣子,甚至接觸了單眼,才會越來越容易感受到。

  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重回單眼懷抱,可能明年吧。但很確定我的下一台隨身 DC,會是 GR-Digital 二代機。 (笑)

  有什麼新想法,會再補上。




  補註:有網友問道為何不買規格堪稱完美的 Ricoh GX100… well,其實我很認真思考過,但可參考以下連結:
     Ricoh GX100 v.s. GR-Digital 之一之二之三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scar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