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  


  經過幾天深思熟慮,昨晚終於在 YAHOO 拍賣拋售手上兩顆鏡頭,Nikon AF-S DX Zoom Nikkor ED 18-70mm F3.5-4.5G(IF) 以及 Nikon Ai AF Nikkor 50mm F1.8D,很幸運的,幾乎立刻就被 PTT 網友標下。預計本週二早上將入手 TOKINA AT-X DX 12-24mm (IF) F4,踏上截然不同的攝影方向。

  以 APS-C 1.5 倍率方式換算,成為 18mm-36mm,類似全幅機使用 17-35mm 的感覺,應是非常適合練習構圖的焦段。之所以這麼做,是因為自己過去幾個月來,進行攝影時不知不覺多以靜物或小東西為主題,此手法確實容易拍出單純寧靜的作品,但敘事性受到限制,況且這種習慣不知不覺間逐漸狹窄了自己的構圖思維與攝影眼。開始嘗試以廣角端拍攝後,又漸漸體認到 18mm 在數位機身上成為略顯不足的 27mm,而隱約興起購入超廣角的想法。

  加上拜讀郭大爛學長《論攝影構圖 2006 年新版》一文後,開始思考以超廣角練習構圖的優點,加上看了攝影高手 CCB 最近以超廣角拍攝的精彩作品,與無數篇精彩的超廣角評比心得,便決定購入 TOKINA AT-X DX 12-24mm F4 一鏡。TOKINA 這顆超廣角的解像力與發色皆相當優秀,罩門則是抗耀光能力不如售價兩倍的 NIKON 原廠鏡,以及變形控制不如 Sigma 推出的超廣角出色。然而考量 C/P 值,加上廣角端變形可以藉由 Photoshop 輕鬆克服,倒也不是沒什麼特別惱人的顧慮了。

 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,光是使用 12-24mm 這個焦段,不會造成攝影主題再次受到限制嗎?當然會。因此這幾個月先好好練習超廣角構圖,技巧逐漸純熟且荷包稍微寬裕後,再花個萬元左右購入 TAMRON SP AF28-75mm F2.8 XR Di LD Aspherical (IF) MACRO(即傳說中 C/P 值極佳的 A09)來補足焦段與光圈需求。這樣一來,應該就不會受到秋天將推出的 TOKINA 16-50mm F2.8 DX 誘惑了吧。(笑)

  總之,大家就等我的測試心得吧………如果屆時有那個心情和時間寫的話!

  以下是即將奔向新主人的兩顆鏡頭照片:


  Nikon AF-S DX Zoom Nikkor ED 18-70mm F3.5-4.5G(IF) ↓
  


  Nikon Ai AF Nikkor 50mm F1.8D ↓
  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scar210 的頭像
    oscar210

    in those lights.

    oscar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